冯小刚的电影主要分两种,一种是重段子轻冲突的喜剧,一种是有心往象牙塔挺进的正剧。两种冯氏电影不论基调如何,都有种不情愿用冲突推动叙事的淡定,但这并不妨碍冯氏电影被“三老”喜爱,尽管评论界和业内口碑很难一致。细细品来,《私人订制》虽然风格上偏于旨在娱乐大众的第一种,其实却是冯氏电影的第三种。
山寨、自恋和二手段子
《私人订制》怎么看都不像冯小刚谋划多年,以“海归”为视角品咂中国暴发户有钱以后穷折腾的那个《贵族》,此片更像翻拍版的《甲方乙方》。其中充满了山寨、自恋和二手段子。
冯氏喜剧段子为先的处理方式并不稀奇,虽被评论界和业内诟病,却是接中国地气的一种独特方式,但此次沿用的分段式的故事仍旧让人看起来不像电影,更像“王大锤”那种混点击量的网络段子。四个“造梦师”看似是在山寨《盗梦空间》,但《盗梦空间》的人物关系是顺承的,不像《私人订制》完全割裂。
几段造梦桥段有讽刺,有自嘲,有调侃,有温情,但更多呈现的是自以为是的矫情和肤浅。明知贿赂是假的,色诱是假的,这一前提下,谁会花钱自证清廉?觉得自己庸俗的导演不从文化上自我完善,会花钱请一群江湖骗子给自己导演一场闹剧?所谓“感恩”,就是让处在社会底层的清洁工扮一天遥不可及的土豪?
缺乏创意的故事,似曾相识的台词,让这部电影更加欠缺诚意。“除了吃饭不用人喂,做爱亲力亲为……”这样被叨咕烂的包袱,依旧在飞。可以看出,主创走心不多。
主演强而戏弱
《私人订制》依旧有着强大的喜剧阵容,甚至还加入了风头正劲的新鲜面孔,但粗制滥造的剧本和稀松的节奏让演员显得过于迟钝。
片中有葛优、范伟、宋丹丹、李成儒等老牌喜剧明星,但粗劣的台词让一群老演员无的放矢。稀松的台词,迟钝的节奏支撑着一个又一个的三流包袱,台词中透着造作的冷。
白百合的表演清新自然,是一亮点,郑恺和李小璐则始终绷紧,与冯氏喜剧风格不够搭调。此外,白百合与李小璐的角色设计得有些冲突,所以很多桥段两人只能莫名其妙地缺席一个。
最后